故事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,故事主要的根據地為英國的倫敦和肯特郡,敘述英國被德國侵襲的時期。作者以第一人稱描寫女主角諾拉 (Nora) 被母親送到異地避難後展開的故事。故事也穿插不同的時空,作者先敘述年老生病時諾拉的孤獨生活,看到對街有個跟她一樣孤獨的懷孕女孩羅絲,然後把她叫過來一起生活,逐漸描寫到十二歲當年被逼離開家鄉,到了鄉村避難,從而得到了另一個「家」,並認識了畢生最愛的女孩葛雷絲 (Grace),然而這個所謂「家」,跟諾拉心目中的有了很大落差。諾拉一直把對葛雷絲的深刻情感埋在心中,她們之間介乎於姐妹、知己、情人的深厚感情,包含了單純、快樂、悲傷、悔恨、愧疚、贖罪等各種深刻的情感。而除了諾拉和葛雷絲這條主線以外,作者對配角之間的情感也描寫得具體而細膩,好像葛雷絲父母之間的破裂關係,一個溫馨家庭背後潛藏的巨大祕密,正好映襯諾拉和葛雷絲之間說不出口的愛,同時道出葛雷絲父親身為神職人員卻犯下的禁忌和諾拉最後的祕密。諾拉對羅絲也有種特殊的感情,也許是為了紀念死去的葛雷絲,也許是為了回憶昔日的快樂時光,羅絲的嬰兒出生以後,諾拉就替她取名葛雷絲。整個故事也反映了諾拉身心成長的過程和內心的掙扎。
這是一個敘述多樣感情的璀燦故事,當中包括親情、愛情、友情、激情;同性的愛、異性的愛、禁忌的愛、純粹性愛、自愛;暗戀、單戀、相戀、失戀等。雖然故事中悲哀的色彩佔很大的百分比,卻能讓人感受到一種正面的力量:勇敢、堅定和放下。除了用精神層面去看待這本書,也可以用世俗層面去看,例如在二次大戰時期物質的供給、破爛的房子、廉價的東西和世俗眼中貴重的東西,作者都描寫得栩栩如生。在世俗的觀景中還可淺淺的看出資本主義、女性主義和道德主義。
這絕對是一個令人感動、心動和心痛的故事、值得推介的精品。本書也曾被讀者喻為英國小說家莎拉.華特絲與《蝴蝶夢》的精彩結合,我想所說的就是《蝴蝶夢》中那種帶點哥德式恐怖氣氛的愛情故事,而故事中諾拉也經常提到《蝴蝶夢》,所以在這裡不忘一提
Daphne du Maurier(戴芙妮杜莫里哀)和 Alfred Hitchcock(亞弗列.希治閣)這兩個名字,讓喜歡他們的人不要錯過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